查看原文
其他

想成为一个“能说”之人,掌握这两项技能,你的口才会变得更好

慕妤说 大脑帮 2021-12-14

在生活中,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特别能说的人。

他们的能说,指的不是那些有的没的、无话找话的能说,毕竟这很容易惹人讨厌。而是指,他们能够针对当下的情况,顺势而为就能说出一些让人觉得很有道理的话语。

那么这种能说,就会让人感到很佩服了。举个例子。

在一堂企业培训课程上,导师带来学员到山里实地考察。汽车在山路上缓缓行驶。

这时,不远处有个农夫用手里的绳子牵着一只羊在山坡上行走。导师就跟学员说:“大家都看见了吧,羊之所以跟着农夫走,是因为农夫手里有一根绳子牵着它。同样的道理,要管理好你们的员工,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。”

学员们听完后,都纷纷点起了头。

可是不到一会儿,农夫松开了手中的绳子,盘到了羊的颈项上,倒背着双手头也不回地往前走,而那只羊也依然紧紧地跟在农夫身后。学员们看到此情此景,觉得情况跟导师说的又不太一样,有点尴尬。

导师看出了学员们的心思,随即接着解释说:“现在不用绳子了,羊也依然愿意跟着农夫走,很明显,这只羊对农夫已经感到很信赖了,这得益于农夫平时对羊的关心和照料。说明什么呢?说明无需制度约束,员工依然会死心塌地跟你们干,这种管理方式,就由顺从管理,变成合作管理了!”

学员们听完,顿时觉得很有道理,对此暗暗称赞!

不管这个导师,对于管理是不是真的这么有“真材实料”,但至少从他的说话中可以知道,他的口才肯定不会差。

因为他能够对应当下的情况,说出一些合情合理的话语,这不仅是头脑敏捷的结果,而且还是表达能力的体现。

在平常生活当中,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需要说话的场合。我们怎么通过说话去表达自己的想法,让人在“听觉”上有一个满意的感受,往往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把内容阐述出来。

而要做到这两点,就需要我们掌握两个口才技巧:

1,素材引申联想;

2,逻辑自洽印证。

对应上面那个故事,用到的就是这两种口才技巧。当然,其背后蕴藏的核心素质,就是我们的思维。

那这些技能,是怎么锻炼的呢?



素材引申联想

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遇到聊天,很多时候都是没有经过准备的;即便有过相应的准备,但总有我们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。

所以,我们怎么针对当下的情况进行发言,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了。

而很多人面对一问一答这种对话形式时,应对起来并不会有什么困难。真正让他们感到困难的,就是处理一些需要自己主动构建对话的情况,如:

  • 谈话陷入冷场时

  • 对外界情况要发表自己的看法

  • 遇到突发状况的尴尬

  • 对别人意料之外话语的回应

面对这些情况,想不让谈话的融洽气氛中断,我们就必须懂得运用联想思维,对当下的素材进行引申联想,人为地运用话语构建出相应的内容对谈话缺口进行“填充”。

那么能说的人,多多少少都具备一点联想思维的能力。因为他们能够从一个点就想到了一个面;从一件小事,就能联想到一个道理。

例如凤凰名嘴著名主持人胡一虎有次做客广东东莞,与别人探讨东莞经济转型的问题。活动开始时,不巧下起了瓢泼大雨,大家都面露难色。

胡一虎就顺势说道:“活动开始于雨中,什么叫雨中即景,就是这种感觉了。任凭风吹雨打,我自巍然不动。贵人出多风雨,广东人常说‘水为财’,下雨也是下财,我今天来到东莞也跟大家一起发财了。东莞经济转型很成功,像今天又非常地有雨、有水、有财,还都落在自己的盘子里,多好的事啊!所以谈起转型之路,我就有两条看法……”

胡一虎这番话,不仅为自己接下来的发言做了一番铺垫,而且还把“下雨”这个当下的外部素材,引申出“水为财”、“下雨就是下财”等针对性的言辞,很好地跟“经济转型”这个话题结合起来讲述,为活动营造出气氛,开了一个好头。

再举一个例子。

例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有次被问到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出息。

按照一般人的回答,不是看这个人做事努不努力,就是看这个人做人有没有上进心之类的,这些都没有把“出息”进行引申联想,所以会给人泛泛之谈的感觉。

而郑渊洁是这样回答的:“一个人有没有出息,就要看在他的一生中,不同年龄段身边都是什么样的人。

如果一直是同样层次的人,这个人就不会有太大的出息。如果他小时候一直跟同层次的人在一起,那么彼此之间传的不少信息有可能都是错误的。但要是跟比他层次高的人玩,那么进步就会特别快。

下棋也是一样的道理,你跟高手下棋进步肯定会特别快,你跟同等水平的人下就会永远原地踏步。如果你跟水平还不如你的人下,那么棋技只会越来越差。”

郑渊洁针对“出息”这个素材,引申联想到“那个人身边都是什么层次的人”这一点去阐述,同时也跟下棋的道理联系起来,最终得出结论,

这就是“素材引申联想”的口才技巧了。掌握这个技巧,我们就会给人“很能说”的感觉。

想一想,以上两个故事都有什么共同点?是不是“原始素材”跟“联想素材”比较起来都有相似之处呢?

换言之,想要掌握这个技巧,就要懂得联想类比



联想类比的锻炼

把一件事,与另一个相似的事情放在一起比较,这就是类比了。

而“联想类比”,就是需要我们懂得针对原始事件进行联想,才能够找到另一件与之相似的事情,或者找出彼此的共同点,然后以此构建话语。

当然,这个过程你的思维越是敏捷,那么你就越是能快速地构建出话语,填充谈话的空隙。这是需要锻炼的。

例如你跟心仪的女生去吃饭,吃着吃着,突然不知道要聊什么了,怎么办呢?这时你就可以从当下的素材挖掘话题。

好比看到对方吃饭的速度很拘谨,很斯文,你就可以对女生说:“你吃饭这个样子,让我感觉到我们好像身处16世纪大英帝国的宫廷里面似的。”

“为什么呢?”对方肯定会奇怪问道。

你说:“因为你吃饭的举止,简直就好像受过宫廷礼仪教育的皇室成员一样,给人非常拘谨、斯文、克制的感觉,弄得我都不好意思要大口大口地吃饭了,你知道我啦,吃东西跟小孩子没什么差别嘛。”

通过联想,把对方吃饭的斯文举止,跟英国皇室的礼仪联系起来,以此作为新话题的起点,那么就可以打破彼此的冷场,继续构建出融洽的气氛了。

然后继续联想,由这个话题,引申出其他方面,这样大家就可以一直聊下去了。

所以,“联想类比”的关键之处,就在于你能不能找到当下素材跟其他事情的相似之处,你要懂得思考:

1,类比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呢?

2,当前素材,可以跟哪些事物进行联想?

3,这种联想,能不能构建出一个合理的说法?

对于上面所举的例子,是不是都涉及到这三个问题?

通过这些问题,强迫自己开动脑筋思考,你就很容易找到能够引申联想的事物,然后以此构建话题了。

那怎么锻炼这个联想能力呢?很简单,每天随便找两个不同的物品,然后思考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就行。

例如:老板跟马桶有什么共同之处?答:宣传能力很厉害,实际去做时却差强人意。(老板画大饼很厉害,但实际上却没什么成绩;马桶宣传能用最少的水冲厕,但实际上没差别。)

经常这样去想,就会锻炼出你的联想类比思维了。



逻辑自洽印证及锻炼方法

想让你联想类比的话有道理,你还要懂得构建逻辑自洽的结论。因为如果你没办法让你说的话做到逻辑自洽,那么你说的这些话就是“胡说”了。

例如用绳子牵着羊走,就是代表企业对员工要有管理制度;而不用绳子牵着羊,它依然会跟着你走,就代表员工对企业有充分的信任和依赖。这两者之间,其内在的逻辑是相通的。

你不可能说,不用绳子牵着,羊也会跟着你走,就说明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,那么这两者的内在逻辑,都无法进行类比了。

如果说人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,认为自己身处其中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,所以愿意一起跟企业打拼,那么羊不用绳子牵着也愿意跟着农夫走,它是对什么未来充满信心呢?很明显这说不通的。

所以这种类比的说辞,就无法做到逻辑自洽了。

所谓“逻辑自洽”,就是你说出来的话,背后存在合理的推论,而这个推论适合印证你联想类比的事物。

例如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到某地办事,下飞机之后乘坐出租车。由于初次到那个城市,就跟司机打听当地的情形。司机除了为他介绍,还发表了不少对时局的看法,两人谈得很投机。

到达目的地后,表上是180元,司机居然豪爽地手一挥,说:“你给100就好了!”刘墉很惊愕,说不行,硬是要给了两百。然后立刻跳下车,在司机的道谢声中离开。

可等他办完事又叫了一辆出租车回去机场,这辆出租车表上的数字却是120元。刘墉当时就感到被第一个出租车司机骗了。

于是他就在一次公众场合感叹说:

“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,每个人似乎都成了旅客,当你有一点陌生、有一点外行,或者不懂得工作伦理的时候,他们在指导你之前,可能会先欺负你。

如果你同时养了猫和鱼,猫吃了鱼,你除了责备猫,更应该责备自己。同样的道理,当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点,却不加防范,而且吃亏的时候,除了怨恨那个人,更应该检讨自己。

每个人都是人,都有着人性的善与恶,我们永远不要因为对方表现得善良,而忘记他们也有人性的弱点。”

刘墉这番话,阐述出一个道理,同时用猫吃鱼这种情况作为类比人吃亏,抓住了两件事情的相似点,进而得出要懂得对某些可能发生的事加以防范的结论。

这个结论,用在放在猫吃鱼,和用在人吃亏上,都是相同的,说明这两者的类比是逻辑自洽,给人很有道理的感觉。

毕竟当你意识到猫和鱼要养在一起,你就要注意猫随时都可能吃掉鱼,提前做好防范。同样,你意识到人性都有弱点,那么你与人相处时,也要随时做好防范。

这种逻辑自洽的联想类比,别人听起来就很容易理解,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你说的话很有道理。


那怎么锻炼出这个思维能力呢?很简单,记住一条公式就行:

如果A+B=E,而C+D=E,那么说明A+B=C+D。

由于A(猫吃鱼),那么B(猫和鱼要养在一起),为了避免鱼被猫吃掉,所以E(提前做好防范)。

由于C(人性有弱点),那么D(与人相处时),为了避免自己吃亏,所以E(提前做好防范)。

通过这个公式,就可以清楚知道,两者都得出E这个结论,那么将两者放在一起类比联想,就可以得出逻辑自洽的结论。

例如罗振宇有一次被一位老板问到“企业创业有什么秘诀”。罗振宇就这样说:

“创新的本质就是‘非共识’。非共识不是抬杠,不是反共识,通俗地说,就是从共识里冒出新想法,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。

比如,汉代把经书刻在石碑上,有人想要把石碑涂黑,拿纸拓下来带走。这是印刷技术几乎没有区别,但最先提出可以用这个办法做印刷的人,就是脱离了共识的人。而人们接受这种创新的过程,就是再造共识的过程。

所以,找到了‘非共识’的人,也就掌握了创新的秘密。广州有一家餐厅叫做‘不方便面馆’。只卖煮方便面,每碗面的售价28元。为啥这么贵?它把方便面包装上印的龙虾、牛肉、海鲜都加回去了,和方便面一块煮。这家老板的想法,一下子让餐厅火了起来。但之前有多少人想到这个方法,并付诸行动呢?”

罗振宇举的例子,就是用类比的形式,说明什么是“非共识”,毕竟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“E”,就是从共识中脱离出来。

这样说话,就会给人有深度,有思想,有见地了。

所以,想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说的人,只要当你在聊天时,懂得通过联想思维,根据当下的素材引申出话题,而且还能够把话说得很有自己的一套道理,那么你留给别人的影响就会口才很好了。

关注大脑帮(Brainlearning),与你共同成长!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